韓國一艘在建導彈艇在船廠沉沒
2013-11-26 16:43:50 來源: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沉入水中的“尹永夏”級導彈艇
韓聯社報道,一艘正在建造中的韓國海軍導彈艇因遭遇大風大浪,在船廠內沉沒。
消息人士稱,430噸“尹永夏”級巡邏導彈艇在25日凌晨3點因強風和巨浪開始下沉。
事發地點是STX慶尚南道昌原市的造船廠,該艇為“尹永夏”級16-18號艇之一。
該艇是在凌晨3時開始下沉,進水首先發生在船尾,最后造成4/5艇體沉沒,其艏部與一艘排水量較大的艦船相連。所幸在艦艇沉沒時,船上并沒有人員。
消息稱,制造商證實包括發動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在內,該艇已完工大約60%。“它由船尾開始下沉,大約五分之四被淹沒”一位公司代表說。 事發當時沒有人在船上。
位于韓國南部海岸的該船廠試圖用3000噸的起重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將沉沒的巡邏艇吊起,但由于進水太多遭遇失敗。只有將船所進的水抽干,船上浮才更容易。
“尹永夏”級導彈巡邏艇計劃建造24艘,長83米,寬10米,標準排水量為450噸,滿載排水570噸,采用柴燃聯合推進,最大航速40借,續航力2000海里/16節。
*背景資料*
韓國“尹永夏”級導彈艇是韓國海軍吸取朝韓海上沖突經驗建造的一型新型導彈艇,2007年首艇服役。該艇性能先進,設計用于執行三項重要任務:與朝鮮圍繞北方界線進行低強度沖突;與日本海上保安廳進行海上對峙乃至碰撞;在高強度沖突中執行海上火力打擊任務。但該型艇建造服役經歷卻一直“流年不利”。有網友調侃,這或許與它用在朝韓沖突中死亡的一名韓國海軍軍官命名帶來的“霉運”有關。
單就性能指標而言,“尹永夏”在世界所有導彈艇中堪稱最好。主要的幾大優勢在于:1、堅固的船體設計,因為尹永夏的第一目標就是在炮戰中壓制朝鮮坦克艇,所以在艦體設計上采用了在導彈艇中絕無僅有的重裝甲和堅固結構設計。
2、為了在炮戰中搶占站位和在與日本海巡船的對峙中搶占先機。采用了復雜昂貴的2+2柴燃聯合動力。一艘500噸小艇居然裝載2臺燃氣輪機和2臺柴油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使其在排水型艇型下達到40節的高速度,這在導彈艇中也是罕見的。
3、火力強悍,76mm和40mm自動炮加8枚反艦彈的組合的火力性能非常強大。
4、為了實現導彈攻擊,導彈艇上安裝了ceros2000作戰指揮系統和相控陣雷達(產品庫 求購 供應),再加上火炮火控雷達,主被動電子對抗設備等等。其電子完善程度甚至超過大部分的護衛艦。
然而自該艇服役以來,卻一直未能發揮其設計目標。首先,在實際巡防中,發現在對陣朝鮮炮艇中,本來朝鮮炮艇的火力對尹永夏500噸的排量和重裝甲完全無可奈何,但上面的8枚反艦彈卻成了8顆大定時炸彈,一旦被對方擊中,則本艇瞬間毀滅。所以自2007年裝備以來一直配備在二線。對抗朝鮮炮艇的任務依然由百噸炮艇戰戰兢兢的承擔著。
其二,投入使用后發現,面對日本3000噸級巡視船,“尹永夏”級的500噸排量也同樣遠無法與對方形成平等對抗。無論是靠幫還是擠靠都處于絕對劣勢。故而裝備以來并未部署于獨島海域。事實上基本已經放棄此項戰術任務。
第三,對于正常的導彈艇任務,“尹永夏”級主要的問題在于隱身性能不足。其雖然采取了傾斜設計,但主要是出于增加結構強度的考量。并不是隱身修型。韓媒稱其“雷達反射面僅相當于幾百噸的漁船(船型 船廠 買賣)。”但尹永夏自身的排水量就是500噸。
最要命的是,“尹永夏”級在2007年的單艇造價就高達7000萬美元,比當年中國正裝備的江衛二級護衛艦還要高。所以尹永夏級6年僅僅建造了7艘。總花費將近5億美元(相當于一艘7000噸級主力艦)。無論與其當初設想的40艘還是后來降低的28艘的計劃相比都是極為可憐。可以認定基本不可能完成計劃,因為如果依照這個速度,就是28艘船也要造到2035年以后了。